媒体关注丨【大众新闻】解码“黄金水道”:小清河彰显内河航运发展新质效
时间:2025-07-07
浏览:17
船舶往来穿梭,码头吊装繁忙。今年上半年,山东海洋集团所属济南港、章丘港、高青港、博兴港等四个小清河沿线港口累计吞吐量74.3万吨,突破小清河通航历史上年度通过量新高。这条千年水道的复兴,不仅是运输效率的提升,更是一场从货物通道到产业引擎的深刻变革。
成本优势则成为产业集聚的“催化剂”。数据显示,小清河河海联运成本仅为公路的20%、铁路的50%,章丘港运输风电部件成本较公路降低30%以上,博兴港钢卷“河海直达”实现物流成本与风险“双降”。这种显著的成本红利,不仅让企业主动选择水运,更推动产业布局向沿线集聚——博兴县依托港口改造堆场、建设仓储库,济南港成为连接欧亚班列与沿海航线的枢纽,“港产联动”的效应持续释放。
这种联动绝非孤立存在。京清运河物流大通道的构建,以京杭运河东平港和小清河济南港为支点,通过公水联运串联起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。今年4月,“东平港—太仓港”内河集装箱直达航线开通,进一步强化了南北物流贯通能力,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支撑。
6月17日,“潮涌清河·航聚未来”航运推介会吸引110多家企业参会,6家意向单位现场签约,标志着小清河从“通江达海”起步期迈向资源整合新阶段。小清河依托河海联运优势,串联起省会经济圈与渤海湾经济带,其“内河航运+临港产业+政策赋能”的模式,将助力开启河海联动、区域协同的新篇章。以港口为枢纽整合物流资源,以产业为支撑夯实运输需求,以城市为载体完善配套服务的发展路径,让内河航运不再是孤立的交通方式,而是激活区域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。
为放大市场活力,山东省推出省市两级奖补政策“组合拳”:省级对船舶运营按装卸量每吨奖5元,新能源船舶建造最高补96万元/艘,济南港航线运营单次最高补4万元;市级对稳定运营船舶年奖补最高60万元。按单船年300航次测算,可获省、市补贴合计1410万元,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参与热情。
绿色与智慧转型则为长期增长筑牢根基。小清河沿线港口布局分布式光伏,济南港、高青港等多家港口实现光伏并网发电;“优先+免费”过闸政策推动新能源船舶数量增长;“港、航、船、闸、货”五位一体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程动态监测,让运输效率与安全性双提升。这种“政策激励+技术创新”的有机结合,既为航运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,更形成了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。
从南宋盐运航道到现代物流枢纽,小清河的变化是中国内河航运复兴的缩影。当货运纪录刷新历史,当集装箱班轮驶向海外,这条黄金水道正以低成本、高效率、绿色低碳的独特优势,打开山东内陆地区拥抱海洋的大门,也为区域协调发展书写着生动的“山东答卷”。
(大众新闻记者 陈景郁 范薇)
上一篇: 时间:2022-11-10解码中国式现代化——这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
下一篇: 时间:2025-07-07媒体关注丨【大众新闻】打造“五位一体”物流体系,山东内河航运“两条动脉”实现货物贯通